今年以来,上海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上海开启创业之旅。记者从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获悉,杨浦科技创业中心、XNode(创极无限)、23Seed(云霁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众创空间以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浦东国际人才城等5家机构入选了“创业首站”,针对海外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跨国合作及落地孵化全要素配置服务,吸引海外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资源汇聚申城。截至目前,“创业首站”合作基地和机构本年度新增落沪的国际项目有138个,举办国际化活动295场,海外合作伙伴合计170家,直接投资或间接促成投资国际项目的金额达9.39亿元。
上海国际化众创空间的发展近况如何?它们的运营管理者有哪些作为?入驻空间的外籍来沪创业者有何想法和建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三家有代表性的机构。
“创极无限”一半创业者来自海外
爱上海选择来此创业打造国际化众创空间
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上海的大众创业有个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高。位于静安区的众创空间“XNode”(创极无限)创办一年多来,已集聚19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中外创业者比例约1:1。走进空间,随处可见中外创业者交谈的身影,连负责管理空间的社区经理也是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
“XNode”首席执行官周炜介绍,去年5月,他创办一家众创空间管理公司,目标设定为打造国际化创业社区,并为大企业提供开放式创新服务。如今,公司和美、英、法、德、以等10多个国家的使领馆建立联系,并成为澳大利亚政府在海外设立的5个创客基地之一。他还与日本友人田中年一联合创办“XNode匠新”(创极无限·匠新)跨境创业加速器,希望打通中日创业生态圈。
众创空间具有很大市场潜力
田中年一能说流利的汉语。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东京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05年被公司派来上海德勤工作。在上海的4年,田中年一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包括周炜,也喜欢上了上海。
“35岁时,我积累了一定经验,准备创业。”在东京还是在上海创业?考虑下来,田中年一觉得自己在上海的创业资源更多,也很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2013年他重返上海,与朋友创办了一家做室内设计和施工的公司,客户大多是在上海的日资企业,然而那次创业并不算成功。
去年初,田中年一和走上创业之路的周炜长谈了一次,意识到众创空间已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我们都有咨询公司背景,又有很多大企业资源,要不一起干吧。你可以挖掘日本的资源,打通上海和日本大城市的创业生态圈。”周炜的这番话,说动了田中年一。去年5月,创殿(上海)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首个空间设在静安,这里是上海外国人最集聚的地区之一。
数字媒体集市概念值得借鉴
一年多来,作为创极无限·匠新的联合创始人,他拜访了东京、大阪、福冈等地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和大企业,与其建立合作关系。今年5月,他参与筹备的“中国技术开放日2016”活动成功举行,组织了极客邦科技、丁香园、长虹软件与服务中心等国内10多家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赴日考察创客空间,进行科技和文化交流。
考察过程中,国内“技术大咖”对东京的DMM (数字媒体集市)赞不绝口。它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硬件创新孵化器,里面的仪器设备可谓应有尽有。田中年一觉得,上海目前缺少优质的智能硬件孵化器,一些创客空间发展得并不理想。其实,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很发达,有关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产业优势,在张江培育几家类似“数字媒体集市”那样的硬件孵化器。他建议政府拨款购置一批仪器设备,委托市场化团队管理孵化器,争取早日形成能与深圳比肩的硬件创新生态圈。
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引进来。在近日的一次国际创投大会上,创极无限·匠新组织了10多家日本创业企业来沪参展。结果,东京大学研发的一种智能服装引起中国风投兴趣。这种衣服面料带有传感器和电路,能采集体温、心率、呼吸等数据,有望进入中国市场。
建议为创业者提供签证便利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负责人表示,上海众创空间要实现提质增能,必须走专业化、国际化道路,吸引更多国际创业者和团队来沪。
今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将全球首批5个创客基地之一设在“创极无限”。澳大利亚驻沪总领馆商务处负责“创客登陆计划”的官员介绍,这一计划总投资1120万澳元,旨在扶持澳大利亚创新型初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已在旧金山、特拉维夫、上海、柏林、新加坡设立5个创客基地。澳大利亚政府将滚动筛选企业进入基地,提供为期90天的本土化服务。
通过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创业首站”项目的推荐,“创客登陆计划”团队走访了本市多家众创空间,最终选择与“创极无限”合作,因为这个空间已形成较成熟的国际化创业社区。“创客登陆计划”负责人建议,上海政府部门可培育更多有服务海外创业团队能力的众创空间,把中国创业生态圈与国际创业生态圈连接在一起。在配套政策上,也可有更大作为。“比如办理签证时,外国人必须提供中国雇佣主体的邀请材料,这对想来沪创业的外国人来说,操作上有难度。”他希望有关部门在现有的R字签证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为想来沪创新创业的外国人提供更多入境便利。
国家级众创空间23seed里的外籍创业者——
“几乎每个人都说,这里的市场很大”
30岁的罗伊(Roee),留着络腮胡,看上去更像一名文艺青年。他的创业经历,颇有几分浪漫气息。为帮助未婚妻和更多独立设计师,他在以色列创办OUTOFX(奥特爱刻思)。这类似一个众筹平台,各种服装设计和创意先放上互联网,如果有人愿意购买,并达到一定金额,设计师会正式设计。平台成立3年多,已为2000多名设计师提供服务。
中国成设计师产品唯一市场
OUTOFX来到上海,实属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罗伊参加了上海一档电视节目,他的创意被节目导师、国家级众创空间23seed(云霁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旦霁相中,并邀请他到中国发展。罗伊团队认真做了调研,一年多前,他们来到中国,23seed成为其早期投资人。
罗伊团队从原先的2000多名设计师中,精挑细选300名设计师,并在世界各地继续寻找有个性、有特色的设计师,把他们的产品推介给中国零售商家。他们在纽约和伦敦都设有办公室,负责和西方设计师联系。爱琳是OUTOFX在中国的合伙人,这位年轻美丽的美籍华裔已在上海工作10年,并成了“上海媳妇”。爱琳不仅对时尚设计很有感觉,对中国市场也很熟悉,她的加盟让公司如虎添翼。尽管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他们已完成10单交易,手里还有15单正在联系。据估算,一个星期的销售额目前可达1万美元。
与初创时不同,现在中国成了他们唯一的销售市场。“来到中国后,几乎每个人都和我说,这里可以拓展的市场很大,但这里竞争也很激烈,需要更多耐心和时间。”罗伊预测,在未来五年,中国将会占全球时尚市场的30%份额。而他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提供一个真正的设计展示空间。
手游发明家来沪寻找机会
35岁的澳大利亚人丹恩(Dain)曾经有个发明家梦想,现在他做到了。他编程的一款名叫“滑板者”的手机游戏,在今年上半年付费app下载排行榜上,以六千万用户下载量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一家连接全球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创新服务平台,23seed经常会组织一些有意向的外国创业者来上海看一看,并和一些投资人交谈。丹恩上周刚到上海,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
丹恩向记者演示了这款“滑板者”的手机游戏,随着虚拟的鞋子一蹬一蹬,滑板顺势向前。虽然看不见任何人物造型,但洛杉矶的真实街景作为游戏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丹恩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是游戏公司创始人,身兼编程和商务双重任务。公司在美国设了市场营销部门,面向全球市场;技术开发人员则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菲律宾、英国等地。此次来上海,他收获很大。“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一个市场就是多个国家市场的整合,如果我的团队能克服语言和文化门槛,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丹恩说,滑板运动已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项目,他希望在上海找到一些平台合作推广“滑板者”游戏。
PnP曾在美获评年度最佳孵化器
一家外资背景孵化器如何在上海落地生根
上午9时,位于浦东祥科路的Plugand Play(联即用创业孵化器,简称PnP)看上去有点冷清,虽然这里的企业入驻率并未饱和,但这家孵化器的总经理庞稼却很淡定:“我们在上海有50多家企业会员,已完成65个虚拟项目。”
去年9月,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只有庞稼一个人。如今,这支平均年龄27岁的10人团队,每个月要考察100多个项目。一家纯外资背景的孵化器,是如何落地生根的?
从收房租发展为孵化企业
PnP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韦尔市,是一家专注于帮助创业团队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器,曾被美国硅谷《商业时报》评为“2014年度最佳孵化和投资机构”。PnP累计孵化、投资超过4000家初创企业,已在美国硅谷、中国、德国、新加坡、西班牙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PnP的创始人是两位伊朗裔美国兄弟,他们最早从事房地产业,曾把硅谷的一处房屋租给谷歌公司。仅6个月,谷歌从只有三四个人的企业成长为50多人的企业。两兄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企业增长的价值远远大于房租的价值。于是,他们不仅出租空间,也投资一些有潜力的企业。
一次合作促成一个平台的诞生。当时,公司受德国大众委托寻找合作企业。他们一口气找了50家,大众选中5家,剩下45家怎么办?公司干脆牵线搭桥,帮这45家企业和一些知名大企业对接。受此启发,2006年提出“PlugandPlay”的概念,Plug有“插座”的意思,他们希望建立起一个“即联即用”的平台。
PnP于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设有孵化加速器办公室,累计投资孵化超过80家中国创业企业。
帮中国企业对接国外企业
22岁的戴维(David)在很多人眼里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位帅气的小伙子是地道的上海人,8岁时去了美国,毕业于伯克利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他去年牵头组织一个研发PM2.5传感器的跨国团队。戴维最初想做软件平台,但苦于找不到硬件供应商,于是决定自己做。该团队是PnP上海中心孵化的第一家同步跨境项目。
戴维非常认可PnP的孵化工作,公司的软件研发中心就设在上海。团队研发的第二代PM2.5传感器只有一枚硬币大小。接下来,公司将在中国设立工厂,搭建一个监测有害气体的云平台。
落户张江短短一年间,PnP不仅对接博世、上汽为代表的50多家大企业,还成立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就在上个月,他们组织美国、西班牙和韩国的13家企业来中国,寻找合作机会。
张江地区孵化器不少,怎样才能做出特色?庞稼说,PnP上海中心虽然有总部的积累和资源,但要立足就要做出中国特色,专注于孵化器本身的特色。接下来,他们将加大力度做跨境项目,帮助中国企业对接国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