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Startup Grind 上海协会的负责人,Erik Walenza-Slabe于2005年从俄勒冈大学毕业后,开启了环球旅行,当时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现在,Erik 长期居住在上海,本身从事在IoT物联网方面的创业。Erik通过提供市场洞察,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信息来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他们的网络策略。另外一方面,他从2013年开始担任Startup Grind 上海分部的负责人。
(Erik Walenza-Slabe)
Startup Grind是一个服务来自98个国家、100多万名创业者的独立社区,致力于帮助创业者寻求创业指导,联系合作伙伴,挖掘人才,获取资金和新用户。如何让这个全球性的组织在生根发芽,Erik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经历。
Q & A
Q:什么机遇把你带到了中国?
Erik: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5年。那个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很想体验一下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风俗和生活方式。在那段时期,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游走了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中国、韩国、尼泊尔以及日本。我曾经在南京郊区的一所大学里教书,里面有不少爸妈都是花了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进来,求的只是一张毕业证。那所学校的学生虽然都很不错,但是学习成果却一般。
所以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国家,但我并不想局限在这里做老师。”在2010年,我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一个关注国际事务的MBA和M.A.双学位专业,主要研究亚洲境内的国际关系。我说服了教授,自己跑到上海住了一段时间,独立研究一些关于中国经济的学术课题。在2011年的时候, 一家咨询公司聘用了我,这也让我选择在中国常住下去。
Q:你是如何参与到Startup Grind 上海分部的创办工作中?
Erik:我想了解更多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所以和创业社区取得联系。2013年的时候,上海创业社区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样成熟。Startup Grind在获得了Google的赞助后,这不仅得到了由Google提供的一些商业资源,更让公司有了向全球扩张的野心。我记得上海应该是Startup Grind在中国开启的第三站,在深圳和广州分部成立半年之后开拓到上海。他们没有举办任何活动,而是通过meetup.com(编者注:提供线上组织和报名参加活动的网站)进入到了上海市场。
这就是我在上海偶遇他们的经历。我跟他们发信息说,“嘿,你在上海已经有了100多粉丝了,但是你们还未曾办过任何活动。你为什么不办活动呢?” Startup Grind创始人Derek Anderson在几天后回复我说“为什么你不来举办个活动呢?如果你真的想参与到一个社区中,你可以把这个社区搭建起来,而不是单纯地作为一个观众来参加。”我认为他说的有一定道理的。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Albert Young,也跟Derek Anderson取得了联系。最终,Derek Anderson建议我们可以一起试着去做。我们便决定一起开始尝试,筹办几个活动,然后让公司持续运行。
Q:当时是怎么让Startup Grind一步步扩大起来的?
Erik:就参与者而言,我们之前经历了30个、40个、50个人来参加活动的过程。现在的话,举办活动很容易聚集起来150 人。短期内,我们没有额外的扩张计划了。我们追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些有一定成就或创业经验的创业者身上,当然这也包括一些中国的工程师。
中国工程师是社区内非常有价值的一个群体,但是很难与他们取得沟通联络。首先,他们有语言障碍,英语不太好,而我们的活动大多是以英语为交流语言。另外,相较于广泛社交,他们更喜欢参加小型的朋友聚会。我们正在努力找出更多的办法让他们可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Q:现在参与活动的人群中有多少是在中国的老外?
Erik:这个决定于演讲者,但一般来说是50%。 跟美国外派人员相比,欧洲的外派人员会更多一些。就中国人而言,更多的是一些语言能力较强,有留学经历或者海外工作经历的。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加入我们,这其中有中国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或负责人,还有负责市场营销、销售、商业拓展等方面的人才,而不单单是技术部分的人员。
(Biz Stone担任演讲嘉宾)
Q:最近几年,上海的外籍雇员似乎在飞快地增长?
Erik:当然,不单单是外籍雇员,中国创业家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中国政府在不断地支持和鼓励创业。
相较于北京和深圳那些重视硬件及IT 领域,外籍人士更注重文化产业或者消费业务。他们经常会将他们认为海外有的那些有价值却没有在中国出现过的东西带入中国市场。也会有一些公司致力于开创有创新价值的商业模式,寻找更多的商机。所以,我想说,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多元化的城市。
Q: Startup Grind上海分部是如何帮助创业者寻求风投和融资?
Erik:从创办以来,我们采访了十几个风投合伙人,我们也尝试推荐一些项目。我们将注意力放在早期初创企业如何有效地与风投伙伴进行商谈。如何寻求风投?如何展现自己?人们认为在中国融资是非常容易的。如果你与风投伙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那么你很容易得到投资,但是对于外国人而言,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大多数外国人在中国没有什么人脉,风投也不愿意为外国企业家投资。
我们建议创业者应该在需要至少启动融资前12个月开始就和风投建立联系。在中国社会信任度较低,你需要在融资前就与风投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