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95年,在中国居留将近20年后,威尼斯商人的儿子马可·波罗回到故乡。他把旅行经历写成《马可·波罗行记》,天堂般的东方世界第一次激起了欧洲人的向往。
700年后,公元1997年,已经在上海滩东游西荡了几年的英国人胡润,正在为前途苦恼。他已经嗅到这个“到处都是工地,乱糟糟的”城市,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和宝藏,而他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把打开财富之门的密钥。
胡润成功了。在上海图书馆里,他精心打造了第一份“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虽然看上去略显粗糙和业余,但这份后来定期发布的年度榜单,成为新世纪中国商业力量崛起与沉浮的最佳见证。在形式上,中国的商业生态群落则从此与商业全球化浪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年,马可·波罗奇异的东方服饰令家乡人惊叹,而那些从遥远国度带来的奇珍异宝,则让他成为“百万家产的马可”。而最终,马可·波罗被写入历史,则完全归因于他在半纪实半虚构的作品中“发现了中国”。
如今,我们还难以断定“胡润百富榜”的历史意义,但在这个安达信出身的会计师眼里,“东方的财富”绝不是神话传说和讲故事,财富的积累与膨胀反映在实打实的财务报表里,其背后,则是每天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的不断除旧翻新的商业机会。
中国崛起的方式让世界惊奇。那种老牌帝国孔武有力的成长路径似乎已经是历史沉积了,中国以她特有的开放姿态,向世界提供着全新的发展机遇。马可·波罗的子孙们比他们的先辈拥有更便捷、快速和有效的手段,接近中国、了解中国,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分享高速成长的快乐。
胡润的烦恼消失了,他终于搞明白:21世纪,在中国,在上海,我是谁?
这一期,本刊记者深入接触了20个扎根在中国的外国创业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在完全不同的行业中创造机会并获取财富。毋庸否认,这些“老外创业者”比之本土创业者拥有更独特的商业资源和人脉,许多生意看似简单容易,实际上是非他们莫属。比如,开一个风格纯粹的比利时西餐厅,你肯定比不上一个比利时大厨的儿子;或者创建一家足球俱乐部,一个英国伦敦人把历史悠久的英国足球文化移植过来,自然会更加地道。但是,《Discovering Value·中国电子商务》更关注的是,在这些类型不同的创业项目和盈利模式背后,其能够借鉴的、共同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模糊产生价值,陌生制造惊奇。恰恰是这些“老外创业者”,面对同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几乎同样一个转瞬即逝的商业机遇,他们能够从全新的、甚至另类的角度,去发现和挖掘出可能并可行的商业价值——这也许正是本土商业人士未曾觉察到的关键点。
瑞典人大龙,把自己的公关公司定位成“知识导向型媒体关系”,要求公关人员感同身受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这对“只会发关系稿”的本土公关业有强烈的对照效用;马来西亚模具制造商郑宵隆,从创业伊始,就把技术工艺的提升当作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并把大量资金用于培训技术工人,传统的“价格战”在他看来早就该淘汰了;日本人朝仓禅,将高级日式美发技术与中国立场和思想结合,期望对中国美发业注入时尚和艺术的观念;而法国人Stephane,则从自己的生日聚会上产生了商业灵感,一步一步把奢侈品牌与时尚派对嫁接起来,开创出独特的派对商业模式;即便是开西餐厅的莫劳先生,也把业务拓展到了餐饮人才培训、餐饮文化贸易、餐饮管理顾问等多个领域?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中国商业社会的变迁,同时不断激荡着本土创业者的商业灵感。
自从1979年法国人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首场服装表演,“发现中国”的过程就开始呈现出一个持续加速度的“飞升状态”。来中国创业和寻求机会的外国人,不再限于早先的冒险家、旅行者、传教士和那些拥有政治背景“持剑经商”的大资本家。相反,任何一个有机会接触中国的外国人,不论其身份、地位以及家庭背景,都可能参与到在中国创业的浪潮中。至今,我们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统计数据。而本刊记者采写的样本,则率先从微观层面展示了这一“历史运动”中精彩而微妙的一个个切面。
19世纪法国作家戈蒂耶,曾在他的诗歌《中国热》中写道:“我心爱的姑娘在中国,住在细瓷塔中,在那鱼鹰出没的黄河畔。小脚可握在手中把玩,黄皮肤比铜灯还亮,每晚,她如同诗人一般,将垂柳和桃花咏叹。”很多时候,诗人的浪漫与商人的幻想,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现实从来都不是玫瑰色的。进入21世纪,机会大把、轻易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是老外,如果没有真正出色的商业创意和坚定有效的执行力,在中国市场,也将面临随时被更新淘汰的命运。英国人邓肯感慨说,已经有很多外国人建立的小公司被日益拥有更多商业智慧的中国公司挤垮;而韩国人朴济英想打造自己的“眼镜店连锁帝国”,却发现最大的挑战是“要比浙江人更顽强”。
世界是平的。因此,树立门槛、构建壁垒的速度,总是比不上壁垒和门槛被新鲜的创意和突破性技术推倒的速度。“商业中国”的魅力与挑战,几乎全部可以归结到其开放的特征。而对于本刊所聚焦的那些快速成长的中小型公司来说,当竞争的边界已然消失,我们也许应该认真思索一下:中国人的机遇和未来到底在哪里?从了解我们身边这些“老外创业者”开始吧。